红星闪耀刘堂庙 中原党旗第一支
一一刘堂庙革命旧址介绍
刘堂全神庙位于新密市白寨镇刘堂村,创建于何时,已无据可考,庙内现存庙宇15间、古柏一棵、文革时期请示台一座、明清及民国碑碣18通,其中最早一通(圆燈碑记)立于大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据此推测,该庙至少有500年历史。1987年3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刘堂庙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
刘堂全神庙,红色革命地,上下五百年,涵盖“儒、释、道”。
1、儒教:庙内有一古碑,立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距今整整190年,碑文为时任密县知县杨炳堃撰写(详见庙内存的“义学碑记”碑文),是庙内兴办儒学的实物证据。上世纪初(1925年前后),时任小学教员(1926年2月任中共刘堂小组组长)张伯超,动员刘堂村民在庙内捐建房屋两所,兴办刘堂小学,自任校董。刘堂庙内兴办学校持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达160一170年之久,实所罕见。
2、佛(释)教:刘堂庙最早有观音堂,现存有菩萨殿(观音堂),供奉有地藏王、观音、菩萨等。庙内现存“观音堂”石刻门额一块,门额落款:“大明万历二年(1574年)建,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二十日重修”。庙内多通古碑载有主持、和尚修建寺庙、佛事活动。
3、道教:庙内现存有火神殿、奶奶殿、王母殿等,供奉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火神爷及上仙齐天大圣、青、黑龙王、瘟神、虫王、广生王等道教诸神。
4、近现代革命发源地。1925年初,中共创始人、革命先驱李大钊、王若飞、戴培源、张丙戌、刘子久等早期共产党人相继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在刘堂庙建立刘堂农会、刘堂党小组、刘堂党支部、刘堂区委会、密县县委,党以刘堂庙为中心,开展革命活动至全面抗日战争(1938.6中共郑荥密工委在郑州新郑密县交界的梅山建立),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里,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二、杨寨农民武装暴动震惊全国
2019年4月14日是震惊中原大地的“杨寨农民武装暴动”91周年纪念日。91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革命唤醒了长期受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原大地第一次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鲜艳旗帜,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像星星之火,从此开始在中原大地熊熊燃烧。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河南疯狂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决心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同年9月中旬,中共河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开展农民运动,进行武装斗争。10月,郑州市委派遣共产党员张丙戌,贾守谦到刘堂,分别与地下党员张伯超,张国权,张丙辰取得了联系,着手发展农民协会,壮大党的力量。先后培养发展了张长振,张中杰,申春一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中共郑荥密边境支部在刘堂庙成立。1928年2月,河南省委军委书记张景曾,郑州市委组织部长张丙戌等人到刘堂,宣布改组郑荥密边境支部为河南省委直属郑荥密边境特别支部,李平一任特支书记,张国权任组织委员,贾守谦,张伯超任宣传委员,张丙辰任暴动委员。郑荥密特支成立后,迅速恢复了刘堂,水磨,刘胡垌,祖始庙四个农会组织,发展了张德林,李太平,党小水,肖登科,刘俊才等7名党员,农会会员150多人。当时正值春荒季节,群众生活异常困难,靠吃糠咽菜度日。荥阳县杨寨区大土豪,反动区长宋千甫,不顾人民的死活,经常纠集流氓恶势力欺压百姓,依仗权势,提高食盐价格,勒索预征粮款,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特支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发动和宣传群众,把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一一杨寨区公署,赢得了农会会员和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此同时,特支积极筹备武器弹药,组织暴动队伍。上级组织发给一把盒子枪,李平一又设法买了一支汉阳造步枪,作为党费献给支部。此外,还弄到一支撅把手枪,几盘子弹,其余的全是红缨枪,大刀,扁担等。暴动队由10多名共产党员和40多名勇敢的农会骨干组成,共产党员张丙辰任暴动队长。4月13日下午,李平一派暴动队员时满盈侦察了区公署的详细情况,掌握了宋千甫及区丁的活动规律。14日午夜,50余名暴动队员从刘堂、高庙、窑沟、水磨、刘胡垌、时寨等地、准时集合在水磨村北面的张家坟大柏树林内。李平一根据省委印发的《告农民书》的内容作了战前动员。他举起绘有镰刀、锤头的红旗对大家说:“我们的这面红旗今天是深夜里打出来的,但它像火焰一样照亮了四周的黑暗。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红旗会在阳光下高高飘扬”!做完动员,暴动队员即按原计划开始行动。李平一带领一部分暴动队员来到区公署前门,发现敌人毫无戒备,只有一个站岗的区丁在抱着枪打盹,就趁机缴了他的枪,迅速进入院内,直扑东屋区丁住室,又缴了正在梦中的区丁的武器。贾守谦带领另一部分暴动队员,从后墙跳入院内,直扑宋千甫的南楼住室。正在屋里打麻将的宋千甫见势不妙,立即向楼上逃去。荥阳县烟税局长宋子慕等人被冲进来的暴动队员乱刀砍死。当暴动队员正要上楼捉拿宋千甫时,老奸巨猾的宋千甫带人堵住了楼梯口,不断向下射击,使暴动队员无法接近。最后,暴动队终因枪支少,子弹不足,停止了进攻。撤离时,李平一指挥暴动队员把写有中国共产党宣布大土豪劣绅宋千甫十大罪状的告示和‘反对苛捐杂税’,‘打到宋千甫’,‘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贴到区公署大门前。
杨寨农民暴动,是党领导下全国各地农民暴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暴动虽然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他有力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疯狂进攻,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经过革命烈火的焠炼,我们的党更加坚强、更加走向成熟!
三、一座刘堂庙,半部新密革命史
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中央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中共早期领导人)派遣地下党员戴培源、肖人鹄、胡伦等,先后来到位于郑(州)荥(县)密(县)交界的刘堂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8月,在刘堂庙成立了密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一一刘堂农民协会。1925年9月李大钊在郑州地委农运领导人张丙戌的陪同下,到刘堂一带的荥阳县贾峪、鹿村、水磨、王庄、周沟等村和密县的柳沟、赵庄村考察,并于当年12月发表了著名的“土地与农民”一文,高度赞扬了密县、荥阳的农民运动。
1925年冬,共产党员罗思危、霍运甫等在刘堂庙中秘密活动、发展党员,于1926年2月在刘堂庙宣布成立密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刘堂小组,张伯超(刘堂村人、小学教员)任组长。之后,地下共产党员张丙戌(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交通员、郑州市委组织部长)、贾守谦、李平一、曹留柱等先后在刘堂秘密建立中共郑、荥、密边境支部、中共河南省委直属郑荥密边境特支、中共刘堂区委、中共密县县委,党的组织和队伍不断壮大。党以刘堂为中心的革命活动,时间长达14年之久。
1938年初,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刘子久,来到刘堂,恢复了党的组织,成立中共郑荥密支部,领导抗日工作,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1938年6月,省委在郑州南郊梅山建立中共郑荥密工作委员会,后又迁至密县南部山区。自此以后,河南和郑州党的领导中心逐步撤离刘堂,转移至豫西山区。
四、刘堂庙革命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随着岁月流逝,风雨剥蚀,前些年,刘堂庙殿宇瘫塌、几近荒废。为了保护好革命旧址、历史文物,在各级组织的关心下,郑州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领导多方协调,郑州市新密市文物部门拨款90万元,从2016年秋到2017年6月,历时一年,对刘堂庙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和重修,恢复明清庙宇格局和硬山灰瓦顶建筑风格。2018年初,郑州市 政府办公厅的领导又协调资金100万元,新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报告厅,配备了桌椅、空调、音响等设备,目前已装修完工,投入使用。
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在软件上下功夫,创办了革命历史陈列室、书画室,多方收集、挖掘、整理文史图书资料300余册(份)、书画作品40余幅,购置了陈列柜,制作了展版,不断丰富革命旧址的内涵。
此外,我们还积极撰写文章,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讲述刘堂的革命历史,宣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利用春节、清明节、“五一”“五四”、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在刘堂庙革命旧址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
随着刘堂庙革命旧址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从新密、荥阳、郑州等地慕名而来参观、考察、调研、举办纪念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6月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访来客5000余人次。刘堂庙革命旧址已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爱党爱国主义的红色教育基地。